欧美大片网址-欧美大片天天免费看视频-欧美大片a-欧美大片1238-99视频精品在线-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首頁 中國改革論壇網 論壇網-國際論壇

第81次中國改革國際論

時間:2016-10-27 17:28 來源:央廣網

摘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全球化的新貢獻   中國一直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也是“新全球化”的改革者、推動者。彭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全面擴大開放互促共進,要求我們妥善處理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關系,在全球市場范圍內配置要素資源。既要走出去對外投資,又要繼續引進先進資本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中國還要積極參與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20 與“一帶一路”特別顧問司嘉麗更關注增長的包容性。她提出,增長要變得更加有包容性,才能使所有人收益。

央廣網北京10月3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第81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昨天在海口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結構性改革釋放增長新動力,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在論壇上,來自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以及美國、德國等國和國際機構的專家學者發表了各自觀點,聚焦探索如何通過結構性改革,為經濟轉型升級尋找新動能。

  未來10年中國能實現年均6%增長

  進入今年第三季度,我國經濟出現了“由降轉穩”的勢頭。探究推動這一勢頭背后的原因,經濟深層次的結構之變無疑是巨大的動力。破解經濟轉型中的結構性矛盾,關鍵在改革。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判斷,如果經濟轉型能在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國能在未來10年實現年均6%左右的增長。

  遲福林:如果經濟轉型能在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國就有條件在未來10年實現年均6%左右的增長。更重要的是,這個增長將是有質量的增長,是可持續的增長。

  結構性改革核心在于推行城鄉一體化

  如何通過深化結構性改革,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轉換的核心在于推行城鄉一體化的改革和發展,改變目前農村發展嚴重滯后于城市的局面。

  鄭新立:農村的發展,特別是中西部農村仍然嚴重地滯后于東部地區和城市。城鄉一體化的改革可以釋放農業現代化的潛力,釋放新農村建設的潛力,釋放農民工市民化的潛力。這三個潛力的釋放將形成巨大的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量。

  在鄭新立看來,除了城鄉一體化之外,當前我國經濟中還有一些新動能亟待釋放。

  首先,我國公共產品供給短缺,通過推行PPP模式,運用財政投融資和政策性金融,引導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發展交通、通訊、環保、等事業,有著巨大的投資空間。此外,通過全面推行“營改增”稅制改革,鼓勵第三產業發展,能夠使第三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另外,積極實施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以自主創新帶動產業升級。

  要把改善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重大任務

  要釋放上述提到的這些新動能,遲福林提出,要把改善營商環境,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作為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

  遲福林:無論是產業升級,還是產業轉型,主體是企業不是政府。關鍵是極力保護企業家創新精神,這就需要,第一加快國有企業向國有資本的轉型,破題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社會資本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第二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穩定企業家預期;第三以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為重點,深化簡政放權,加快監管轉型,改善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全球化的新貢獻

  中國一直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也是“新全球化”的改革者、推動者。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從全球化角度出發,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與全面擴大開放互促共進,破除對外開放的制度性壁壘。

  彭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全面擴大開放互促共進,要求我們妥善處理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關系,在全球市場范圍內配置要素資源。既要轉移富余產能,又要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向中高端邁進;既要走出去對外投資,又要繼續引進先進資本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為此,必須破除對外開放的制度性壁壘,主動與全球貿易規則對接。同時,中國還要積極參與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20 與“一帶一路”特別顧問司嘉麗更關注增長的包容性。她提出,增長要變得更加有包容性,才能使所有人收益。

  司嘉麗:為了使全球化可以讓所有人受益,我們必須重新調整關注的重點。不僅關注那些全球化過程中的受益者,比如說阿里巴巴、亞馬遜、蘋果這些公司,還要關注那些沒有從全球化中受益的群體。所以,我們在設計全球化戰略的過程中要使全球化更加具有包容性,這是可持續發展議程所強調的問題,也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首頁
相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