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新書發布會即將舉行
2月25日下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教授新著《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新書發布會即將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8號館一樓舉行。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是一本面向青年人講述改革開放歷史的書籍。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研究者,遲福林教授通過講述“為什么吃發了霉的花生米”等一個個小故事、小切口,試圖向青年人揭開改革開放的歷史面紗:為什么我們要選擇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做對了什么?為什么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本書深入淺出,可讀性強,力圖推動改革開放史學習教育和普及,使改革精神薪火相傳。
新書發布會上,新著作者、遲福林教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級教授張占斌先生,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林成華,青年代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情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朱紹嘉將圍繞新書進行對話。
新書目錄
前 言
緒 論 改革開放做對了什么
——從我的親身經歷說起
第一章 為什么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從吃發了霉的花生米說起
第二章 為什么“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是農村改革的重大決策
——從建議被中央全會決議采納說起
第三章 為什么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從一位大學生關于民營企業家的提問說起
第四章 為什么說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
——從提出國有資本的概念說起
第五章 為什么改革要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從建言農村最低生活救濟制度說起
第六章 為什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是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重大任務
——從政府轉型論文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說起
第七章 為什么要將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
——從“開放是最大改革”說起
第八章 建言海南自由貿易港的35年
——從中央新聞聯播采訪哽咽說起
結 語 青年人是改革開放的未來